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申达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配电网:新质生产力沃土
配电网:新质生产力沃土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关键词:配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电力系统

策划人语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发展新型储能等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孕育创新的土壤。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消纳需求、更加多元的新型负荷、更加频密的供需互动,配电网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应用场景。作为电力供应网络中最贴近用户的环节,配电网具有关联广、辐射深、带动强的特点。它是重要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首先要承担的任务是为广大能源终端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乃至更为智慧的电力供应。同时,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配电网在促进规模化发展的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日益多元的新型负荷、接入更大数量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器件等方面,面对更多挑战,也获得更多创新契机。直面挑战,谋求创新,配电网将为新能源、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等多种业态提供互动多元的应用场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厚植创新沃土。相关各方需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也应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可能路径,促进相关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推进配电网自身高质量发展中发展新质生产力。

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他同时指出,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其核心要素是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配电网具有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特征,承担着系统平衡和安全稳定的责任以及电力交易的功能,具备市场需求巨大、产业关联广泛、增长带动效应明显等特点,需要厚植创新沃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在满足多元应用场景的需求和前瞻性推动能源革命中,努力产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配电网担重任

新能源快速增长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问题得到各界关注。

3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较快,截至2023年年底装机规模已超过2.5亿千瓦,部分地区承载力接近极限,存在配电网电压越限、电网调峰困难的情况。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山西代表团提交了全团建议《支持山西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该建议提出,在目前分布式新能源“应接尽接”模式下,普遍引发电网配电变压器倒送重过载、高电压情况;部分地区存在项目主体通过拆分备案逃避集中式电站计划规模管控的情况,导致大量分布式光伏无序并网,系统调峰压力增大;建议支持山西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国家能源局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研究适应电碳市场、绿电制氢、微电网等新业态的数智化坚强电网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满足多元主体友好接入;建议从国家层面安排部署一批重大试点项目,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持续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未来将重点做好加快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加强新型调节性电源建设、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精心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等工作。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分析显示,根据《指导意见》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意味着2024与2025年两年平均每年分布式光伏的接入空间将在1亿千瓦左右。与此同时,接入1200万台充电桩预计将带来每年10亿千瓦时级别的用电需求,将对未来分布式光伏的消纳带来较为坚实的支撑。

从实操角度来看,配电网需要完成的任务相当繁重。

保供层面,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配电网需要适度超前发展,持续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电能供应品质。

系统层面,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大规模源荷新要素接入后,需要解决局部地区配电网承载能力不足,设备反向重过载、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协调好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

技术层面,电力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将带动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电力平衡,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更好发挥电网的平台作用,满足多元要素优化配置需求。

应用场景“蓄势”,培育新质生产力

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有哪些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值得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日前公开表示,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应以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技术路线相对清晰、增长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领域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3月底,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企业多数成立于3年以内,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人工智能加持、关联多个行业、涉及生产要素调整的领域往往会得到多方关注,可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孵化器。比如,《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有源配电网规划方法、运行机理、平衡方式,以及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模式的调度运行控制方法研究,完善相关标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国家电投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李鹏认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将会成为配电网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在智能微电网领域,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

万帮数字能源公司董事长兼CEO邵丹薇表示,2024年,该公司将进一步推进5个“100工程”,让智能微电网在100个家庭、100个工厂、100个楼宇、100个园区、100个充电场站实现。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政涛建议,研究制定适应电碳市场、绿电制氢、微电网等新业态的数智化坚强电网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灵活性资源的价值正在凸显,其中,虚拟电厂日益受到关注。

2015年、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提出研究推广虚拟电厂技术及能源虚拟化技术,因地制宜开展虚拟电厂试点示范。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版)》,提出建立和完善需求侧资源与电力运行调节的衔接机制,逐步将需求侧资源以虚拟电厂等方式纳入电力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从实践来看,当前虚拟电厂仍处于邀约模式阶段,相关项目以研究示范为主,各类参与主体通过电力市场获取的收益仍然有限。峰和资本的研究认为,短期来看,参与方需要比拼的是通过用户侧储能或其他灵活性调节资源找到正向现金流的商业模式;长期来看,参与方需要构建从气象预测、新能源发电预测、电力价格预测及制定更优交易策略的算法能力与调度能力,获取充分的交易机会。

科技创新发力驱动,机制创新值得期待

发展新质生产力,硬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关涉新能源转化效率、长时储能、超级快充等技术的单点突破值得关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志伟认为,电网企业面临着分布式电源加速渗透、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不断涌现等诸多挑战,许多技术进入“无人区”,对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形成倒逼之势。

数字化技术是支撑配电网的“神经网络”,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底层技术平台同样值得关注。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建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步伐,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应用及与能源电力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认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加快引入并培育能源领域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需要从研发投入、产业政策机制、市场体系、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层面入手。

具体到配电网领域,体制机制调整同样重要。以微电网为例,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李敬如认为,微电网在技术上无明显障碍,目前已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但在市场交易、电价政策、保底服务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和配套机制还待完善。

再以充电领域的分时电价为例,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立军认为,目前仅有浙江、江苏、福建等10余省份出台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具体规定,这表明电价机制针对新主体新业态的经济导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对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元素考虑不足,动态调整机制与市场衔接不充分,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尚未建立。

来自中国电力科学院的研究表明,随着“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系统逐渐发展为承载分布式资源、电气化轨道交通等冲击性负荷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枢纽型平台。新型配电系统未来形态演化路径与方向呈现高比例交直流混联、“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性、高对称性、弱中心化控制、综合能源枢纽平台特性的显著特征。

专家表示,未来配电网将向“主动配电网”迈进,从传统的“无源网”变成“有源网”,潮流由单向变为多向;配电系统将变成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复杂能源系统,具备柔性互动的能源互联网特征,成为电力、能源、信息服务的综合技术平台,形成新的智慧能源商业模式和生态。

业界需要在做好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同步做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机制等的改革创新,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让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发挥好合力,不断开发互动多元应用场景,助力先行者敢闯善试、久久为功,蹚出一条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一章: 西高院:2023年度净利润约1.62亿元 同比增加24.56%

下一章: 广东省推动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方案发布 全面推动电网装备更新改造

分享到:

在线反馈
邮件给我
电话联系
申达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原江山市申达电气有限公司)
地址: 浙江省江山市经济开发区华通路17号
邮政编码: 324102
电话: 0570-4221000 4221001
传真: 0570-4221777
E-mail: jssddqgs@126.com